当前位置:首页 > 房产 > 正文内容

评价:宝马Z4 M40i怎么样?宝马Z4 M40i报价

湘潭网3年前 (2022-01-25)房产44

最近关于宝马Z4 M40i如何报价的问题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大部分网友都想知道宝马Z4 M40i如何报价的细节。那么,关于宝马Z4 M40i如何报价给宝马Z4 M40i的信息,也是网上的一系列信息,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分享一下收集到的与宝马Z4 M40i报价相关的信息(以下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上世纪90年代,一款从图纸到上市仅用了38个月的小型轿跑车的推出,让宝马继续分散了驾驶乐趣。与E36 3系同平台的Z3,代表了宝马在小型轿跑车领域的成就。凭借其成功,Z4车型的出现是顺理成章的。2002年刚进初中的时候,在杂志封面上看到了第一代Z4,极其震撼。原来的台词可以如此夸张和美丽,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极其恰当的标题:燃烧的表面。2016年春节,我第一次开第二代Z4 sDrive 35i S。车的长车头和短车尾都配备了充沛的动力,暴力、凌厉、蓄势待发。这就是Z4的魔力。(摄影师:耿安)

第二代Z4停产后沉寂了四年,可能是因为小型轿跑车的市场不乐观,或者是因为其小性能车与Z4定位重叠,M-Power车型的蓬勃发展肯定会占据Z4车的生存空间,而Z4要想超越M2,赶超M4,难度相当大。宝马再开发一款全新的轿跑车显然不划算。远在千里之外的丰田也同样被同样的问题困扰,于是两家有着众多合作先例的公司一拍即合,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故事。全新宝马Z4和丰田Supra都问世了,经典终于重生。

继续使用经典名称Z4,而不是传闻中的Z5。一方面,它向经典致敬;另一方面,在宝马产品系列中,偶数车名是针对双门和敞篷车型的。和我们之前做的相比,Z4的外观变化太大了,我有点失望。安吉尔的眼睛变成了一个垂直的多边形,打破了与橙色眼睛的最后接触。肾形进气格栅也在进化。多边形真的好吗?

好在保险杠上的三个进气口还是有宝马高性能的影子。雷达放置在两侧深灰色小进气口上方,保险杠其余部分将气流引入车轮内侧。当然,发动机还有一个额外的散热器。从细节上不难看出宝马给Z4带来的变化,既要展现新Z4的技术含量和性能定位,又要与成熟的M-Power车型有太多相似之处。除此之外,由于与丰田合作开发,很多零部件在设计上有很多局限性,这也是决定外观的重要因素。

宝马从来没有让人在轮圈上失望过,但也很少让人惊喜。为了摆脱普通车型的乏味感,减少M-Power车型的阴影,这一套双五辐轮圈就能完成任务,前255mm和后275mm的19英寸轮圈的扁平比是35。

后面移动太远的驾驶舱会带来两极分化的驾驶体验。有人会觉得车头太长控制不住,而Bimmer的其他人和我一样,喜欢在车河中间开游艇。为了受众和销量,新款Z4成为了标准的轿跑车比。加宽的前后轮距和缩短的轴距让他的四轮投影接近方形,从设计之初就降低了驾驶难度和一些与极限搏斗的乐趣。

L型尾灯依然保留了Z3的传统,这也是所有宝马车型所遵循的设计风格。全LED光源是技术复兴经典的手段,也是战败对手在夜晚欣赏的美景。

和其他车型一样,40是非M车型的天花板。它前面的M意味着它没有配备S系列发动机,也没有经过M部门的重塑。因为Z4和M系车型的重叠幅度比较高,M40i应该是短时间内最强的Z4车型。

经典元素的缺失真的让很多宝马Z系列的粉丝极度难过。基于平台的模型失去了特立独行的味道,曾经燃烧的表面被冷技术迅速冷却。车身比例的变化使其失去了Z系列应有的味道,为驾驶体验和实用性的考虑做出了必要的牺牲。或许它的销量数字可以证明改变的正确性,但少数热爱老款车型的人却永远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外观的变化足以让我们消化一阵子,并做出最后的记忆中失去的霍克斯勒角和橙色的天使之眼。至于内饰部分,显然更容易接受。棱角分明的扁平化设计早在很多车中都有体现。三辐式方向盘没有“丁字裤”吸引双手,但确实符合前段提到的Z4的设计风格,被认为是右手继承。平心而论,新款Z4的内饰更加豪华和科技,对于一款日常跑车来说是一件好事。

黑白对比色的内饰将科技的酷简约风格体现到了极致。高度集成的中控台和扁平的驾驶操作按钮代表了技术的进步和审美的变化。由于空间过于紧凑,在扶手箱内放置了两个隐藏式杯架,在门的收纳空间不充裕的情况下,大大降低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

全液晶仪表盘是标准配置。我想念机械指针式仪表。我只能从黄色的虚拟指针上看到橙色背光的经典元素。中心区域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显示信息,可以显示导航信息和多媒体。但是仪表盘的显示只能通过左灯杆顶部的BC按钮控制,这让我学了很久。

练上手。

BMW的挡把悄然更换成全新造型,X5与X7上的水晶挡把并没有出现在这里,隐藏在左侧的解锁按钮和下部的驻车挡说不好是便利还是繁琐。iDrive系统换了新的显示模式,菜单界面和操作逻辑也有很大变化,需要重新适应。更可惜的是没有搭载手势控制系统,虽然仅有两项功能,但也是BMW的科技结晶不是么。

启动按钮下的一排驾驶模式选择按钮同处于一整块按键上,依靠触摸来识别按压键位,手感着实有些难以接受。SPORT是双程按键,按压一次是SPORT模式,继续按压就可以进入SPORT PLUS模式。

一体式运动座椅有着多项电动调节,大腿两侧的固定翼和座椅两侧的腰托能固定驾驶者的躯体,激烈驾驶中的确有着很明显的好处,长时间驾驶就更容易产生疲劳。

内饰方面的进化要比外观更容易令人接受,因为人机交互系统的科技含量越高越能满足要求。经典元素其实我们早就应该意识到逐渐会被放弃,嘴上不说,心里难受一阵也就过去了。我至今依旧不能完全接受全新Z4的外观风格,那么它的内核呢?驾驶感受能不能超越前做呢?

对于全新Z4来说,它在BMW家族中的性能定位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代表着紧凑运动的双门跑车向着豪华舒适转变,受众的变化让它的整体表现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更加正统的车身比例和座舱位置降低了驾驶难度,丰富的科技配置与豪华气息也让它有着自己的格调。BMW想让全新Z4依靠软顶敞篷来保持造型前卫与时尚,依靠轻松简单的驾驶感受来俘获更多不同水平驾驶者的心,比全面前驱化的1系更纯粹、比更舒适居家的3系更运动、比狂暴的M2更惬意,整体驾驶感受中杂糅了运动、豪华和足够的友好。

即便轴距和轮距有了大幅度变化,前后载荷比例依旧保持50:50,这就让全新Z4的驾驶感受继续延续着BMW的家族味道,隐约中能感觉到一丝丝M-Power的犀利却又不甚明显,更多的是运动能力外部包裹着豪华与科技带来的顺滑感,能够挑逗驾驶欲望的成分并不多,如果不是强烈的主观需求,很难勾起我攻山劈弯的想法。

不同驾驶模式下的响应与反馈相差很大,城市道路中我只想用最节能的模式驾驶,感受发动机被限制输出后的隐忍,还有变速箱对于转速的把控。离开城区,运动模式下它的变化很明显,但也没有强到像换了一辆车,换挡逻辑配合油门响应的确能让它的性能毫无保留地输出,但原厂排气若有若无的声浪就有些跟不上当前的节奏。

B系列发动机在此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原厂状态250kW(340Ps)的最大功率和500Nm的扭矩已经足够让后轮不堪重负了,8AT变速箱延续了BMW一贯的换挡风格,对于它的定位没有必要用到M-Power车型才搭配的DCT,8AT一样能让它有很好的表现。

全新Z4并没有因为照顾舒适度而折损了性能,只要你有胆量触摸一台后驱BMW的极限,一定不会令你失望。隐藏在时尚外表下的强悍加速能力一瞬间就能让你认清现实,对于路感的传递一向是BMW的强项,扑面而来的弯角会让你下意识去踩刹车,此时只剩下被事实震惊后的悻悻。它只是不够犀利,又不是不够运动。

全新Z4的乐趣有很多,有人认为加速能力是,有人认为弯道中抵抗侧倾的G值是,还有些人认为在滑动的极限边缘游走才是真正的乐趣。全新Z4的确会让我想要在弯道中继续压榨油门寻找后轮滑动的临界点,但它本身的变化却又不希望人们轻易地将车尾送出去,缩短轴距和加宽轮距都是为了在滑动之前保持更长时间。

低矮的车身会解决一部分车头发动机的重量影响,但还是能感觉到前置车型无法根治的沉重。非M-Power车型的车头也没有额外的加强连杆,这就让它的车头略显一丝丝迟疑,这份迟疑绝不会影响非极限状态下的响应,绝大多数驾驶者的绝大多数时间是不会感受到的,每一次入弯依旧如热刀切黄油一样顺滑。

虽然很难在Z4上找到M-Power的痕迹,但浓郁的BMW性能潜力依旧让它有着不俗的表现,加速除了声浪与换挡冲击之外没有什么指摘的地方,4.5s的0-100km/h成绩也足够拿得出手。弯道中被刻意提高的滑动极限扩大了绝大多数人的失乐园,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感受横向加速度的美妙。

全新Z4不够犀利是因为做到豪华与舒适必须要牺牲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它不能延续Z4车系的光辉。在熟悉了它的脾气之后我开始每一个弯道都游走在被扩宽的极限区域寻找乐趣,500Nm的扭矩也足以让我在每个弯道都能轻松找到那临界的美妙,如果硬要说个缺点的话,排气声浪真的挺令人失望的。

编辑点评:延续老款车型的光芒并不一定要更加极致与犀利,在科技与豪华的技术加持之下性能也不只有单一的表达方式,坚硬的悬架会在弯道中提升速度极限但也会在城市中加重颠簸的烦恼,犀利的转向会让响应更加迅猛灵活但在日常巡航中需要额外的操作保持稳定。全新Z4的外观再怎么变化再怎么抛弃经典,内核也不会放弃性能而变得慵懒。隐藏在舒适与豪华下的性能被磨平了棱角,不再会给驾驶带来负面影响,但如果你需要,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湘潭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junzilian.com/a/fangchan/4064.html

分享给朋友: